10月18日,為期5天的鄭州國際時裝周即將開幕。鄭州國際時裝周旨在扶植本土服裝力量,改變鄭州時尚產業的生態和土壤,推動中原服裝產業鏈快速發展。
今天,我們推出“鄭州服裝風云70年”系列專題報道,聚焦當下鄭州服裝行業的一線品牌企業、本土設計師及青年企業家,呈現70年來鄭州服裝行業經歷的企業變革、風云人物沉浮、創業故事以及時代變遷,描摹出搏擊向上的鄭州服裝人群像。
從2006年的一臺縫紉機、一家網店起家,從原創女裝切入,幸運地趕上了電商大潮,迅速進入了鄭州服裝圈的第一梯隊,這是屬于鄭州本土服裝電商企業煙花燙的“高光十年”。
然而后來,因為保守的發展戰略,和近年穩步增長的逸陽電商相比,煙花燙已有掉隊之勢。
“商場如戰場,在戰場上貽誤戰機的人,往往面對的都是懲罰。”創始人陳黎明不敢停歇。
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興佳
80后辭職做電商
“辭職后幾個月白了頭!無處不在的壓力,讓你逃都逃不掉。焦慮來自能不能跟上時代以及不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的疑問!”
9月26日,陳黎明倚坐在黑色長方形沙發上,向河南商報記者講述2009年從媒體辭職后創立煙花燙的艱難歲月。
出生于1981年的陳黎明,與行業中的60后婭麗達趙孫立、70后逸陽劉濤、70后夢舒雅陳勇斌等成名已久的大咖相比,當屬鄭州本土服裝企業家群體中的后起之秀。但2009年辭職進入服裝行業后,日復一日的繁忙、陡增的壓力,讓這個80后數月之內兩鬢斑白。更大的壓力來自前途未卜,從體面的工作、優渥的薪資環境中脫離出來,投入完全陌生的服裝電商領域,是一場巨大的冒險。
不光是個體懵懂,一線品牌商們也難以猜到電商10年后會是萬億銷量的風口,成為零售業態中的中堅力量。
一臺縫紉機、一部電腦起家
ZARA在2006年2月大舉攻入中國,在上海南京西路開出第一家旗艦店。緊跟著,H&M于2007年4月也在上海開出國內首家門店。國內一線服裝品牌正忙于迎戰世界快時尚巨頭的相繼攻入。雖然品牌競爭激烈,不過,戰線被死死困在線下。
鄭州服裝領域并不比一線服裝品牌強多少,電商還是陌生詞。本地女褲品牌婭麗達、夢舒雅、逸陽等2005年剛結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發布會,“中國女褲看鄭州”的口號越叫越響。當他們多數癡迷于打造鄭州女褲品牌,著急如何由女褲單品向女裝全系列轉型的同時,一個名字叫淘寶的電商千億風口機會在悄悄流逝,沒有人能抓住。當逸陽回過頭來啟動電商時,已經是2011年的事了。
此時恰好是陳黎明觸網的試水階段。2006年,陳黎明的愛人張瓊凱用一臺縫紉機、一臺電腦起家,開出了第一家淘寶店,自己設計生產原創女裝,拿到網上賣。這為日后的鄭州本地第一純服裝電商品牌的崛起,埋下了一顆種子。
那個時候,原創女裝是一個被忽視的小眾領域,電商也尚處于萌芽期,利益格局未定。陳黎明覺得服裝網店只是小買賣,甚至瞧不上眼。
依賴獨具風格的原創女裝,陳黎明趕上了電商崛起的班車,他歸結原因為“沒有風格就沒有出路,沒有原創走不到現在”。
2009年,陳黎明徹底辭職運營服裝網店,他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成立公司,注冊了“煙花燙”商標,謀求團隊化運作。
從2006年開網店自產自銷,到2009年辭職下海幫愛人做經營管理,再到2010年煙花燙銷售額首破一千萬元,陳黎明用時間來證明在服裝電商領域的能力和野心。
電商基因的數據“賽馬”
說起電商,尤其是鄭州的服裝電商,逸陽和煙花燙是繞不開的話題。
兩者的打法迥然不同,逸陽電商背靠強悍的實體服裝供應鏈這棵大樹,在熟悉了線上的規則和流量時代的粉絲喜好后,狂飆猛進,2014年,逸陽女褲電商銷售額達3億元。
煙花燙自帶電商基因,屬土生土長的電商企業,從選料、生產、設計、做版到銷售的服裝全產業鏈均是陌生領域,“包袱越背越重”,就算這樣,2014年,煙花燙交易規模過億。
從2010年到2017年,是煙花燙狂飆突進的8年。從2010年到2013年,煙花燙連續4年每年銷售額均翻倍增長。即便到了2016年,銷售額相比基數已經很龐大的2015年,仍然翻了一倍還要多。
他的成功,得益于趕上了流量紅利時代,又憑借大數據的華麗運用,站在了行業的頂端。
煙花燙的大數據有個“賽馬機制”:設計師生產出的新款都需要進行“跑馬”,即根據瀏覽量、加購、收藏、轉化率、銷售量等數據得出綜合分,依據跑馬得出的分數高低來判斷第二次補單的數量。
“賽馬機制”能規避人為性,通過單品的表現來為品牌決策提供依據,更能高效運作產品供應鏈。
憑借這一大數據的運用,在2016年度的阿里巴巴“首屆十佳數據先鋒商家”評選中,煙花燙與韓都衣舍、三只松鼠、良品鋪子、馬克華菲等網紅,一同列入十強榜單。
在鄭州本地服裝大戰中突圍
這個時候的煙花燙,心無旁騖,火熱的市場和銷量,很難令其產生憂患意識。這也成為陳黎明后來最大的悔恨,后悔沒有提前在“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修補房頂”。
以鄭州本地一線服裝企業的粉絲量為橫截面來對比。天貓店方面,逸陽的天貓店粉絲量為266.3萬,婭麗達為49.7萬,夢舒雅56.2萬,若男佳人6.2萬,渡森2.5萬。煙花燙天貓店粉絲量達168.4萬,僅次于逸陽。
但把視野拉升至全國服裝電商維度,煙花燙與動輒數十億元年銷售額的韓都衣舍、裂帛對比,相去甚遠。
煙花燙無疑搶抓住了電商紅利期,以后來者的身份,在競爭白熱化的鄭州本地服裝大戰中脫穎而出。然而,為何沒有長成類似韓都衣舍、裂帛這樣的巨頭呢?是鄭州本地電商基因先天不足,抑或是戰略視野不夠開闊帶來的掣肘?
經歷了野蠻生長的10年,煙花燙所面臨的局勢已非往日。當下,不少與互聯網有關的公司叫囂著“流量紅利已過”,在為“裁員”焦頭爛額,資本寒冬貫穿全年。而原創女裝遍地開花,一家服裝專業市場同時出現上百家原創設計師品牌,也不再是稀罕事。
這些變局,也成為煙花燙之后兩年里不得不謀變的導火索。
來源:河南商報